
分类,是人类的一大喜好,给人分类,更是人们为自己增加宁静感的特殊能力,于是我们每年都能看到层出不穷的人群标签。今年网友们也不甘示弱,纷纷祭出了自己的脑洞,让“贴标签”这一事业蓬勃生长:打工人、工具人、弄弄子、小丑、干饭人、尾款人、上海名媛、祖安人、网抑云人、阴阳人、凡尔赛人……只要人还在网上冲浪,你就躲不开飞来的标签。
今天,搜狐文化便想和大家一同梳理梳理这一年的“人群标签”。职场新标签打工人&工具人&弄弄子今年十月,“打工人”一词从B站的“带篮子”小我私家专区迅速火遍B站,之后又烧到豆瓣,“打工人聚集地”小组两周之内便吸引9000多号的豆籍工友。
尔后,关于该词的热搜又席卷微博,林林总总的“打工人”语录与心情包被网友们传阅。而在打工人、干饭人的呼声中,“乱来学”小组也再次被网友们掘客了出来,网友们给这一名词后缀了今年极其盛行的“子”,便成了“弄弄子”。无论是发出“打工体”声音的“打工人”,还是看似“放弃治疗”的 “弄弄子”,或是由来已久的“工具人”,其实都是事情的逐渐祛魅以及人们对 “工具化”的无声叛逆。
工具化发生的原因是人们事情的不停合理化和机械化。这造成了人的特性逐步被消除,而他的事情被简化为一种机械性重复的专门职能,人也成为了一种工具。
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大卫·格雷伯(David Graeber)便把缺乏实质性意义、人逐渐被“工具化”的事情称为“狗屁事情”。格雷伯认为在“狗屁事情”岗位的人们在不停怀疑自己事情的意义的同时,为了保全事情还不得不冒充热爱它。
而在这种无法解决的冲突中,人们将自嘲作为宣泄出口,在996和向导的压迫中以笑代哭。自嘲、妥协或乱来,看似是都市群体向生活低下了头,实则是在不停反抗个体被消灭。生活方式新标签上海名媛&尾款人今年十月中旬,有网友晒出 “上海名媛群”群内谈天截图,从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到:四人拼一条二手库奇丝袜;15人拼丽思卡尔顿的双人下午茶;40人拼宝格丽旅店。
“名媛群”一时遭到网上群嘲,有网友品评其拜金、虚荣。之后又有群内女孩出头表现:“并没有错,花自己的钱不偷不抢。”对于这种“生活方式”,本鲤见所未见,也颇觉有趣。
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,“上海名媛”们虽不能实现真正的高消费,但她们尽力追求或模拟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,甚至为追求心理或看法上的消费压抑基本需求的满足,这是消费主义文化下的效果。而在中国“勤劳节俭”的“反消费主义”看法下,她们这种消费价值观以及仅想通过拼来的“高级消费方式”就换来真正的“高级”的想法与行为,一定会遭到品评。但其实反过来想想,我们又何尝不是被消费主义囚住了呢?上海名媛和月薪3000却要买Iphone的人,本质上差异真的很大吗?不外幸亏,今年双十一前后,我们也看到许多年轻人似乎在开始挣脱这种“消费主义文化”。虽然人们笑着称自己是“尾款人”,但从下定金到真正付尾款的人,可能少了一大部门。
在三联提倡的“双十一预热带货,你买了吗”投票中,4563的人到场,最终约67.9%的朋侪答曰没买。而网友们在平常,也可谓“抠门”。在拥有42万成员的豆瓣“抠门女性团结会”小组内搜索“1688”(淘宝旗下批发平台)关键词,可以看到这届年轻人在这里分享“无门槛五元券”、5元内裤评测、1.5元耳饰……而类似的“抠门”小组也收获了大量的拥簇:“丧心病狂攒钱小组”51万人;“今天消费降级了吗?”17万人……这是年轻人消费主义奇观吗?是,也不是。
在消费主义渗透下的社会,这确实是一个奇观。但这种对消费主义的反抗与低欲望,在世界规模内来看,并不奇怪。
这种倾向其实从80后日本青年便可窥见一二。他们远离时尚、远离名牌、远离买车、远离喝酒、甚至是远离恋爱……日今年轻人在远离看上去和“消费主义”有关的一切。只管现在的中国青年对买房买车仍有强烈的执念,我们也尚未进入到低欲望社会,但不行否认的是,这届年轻人们在名牌、完婚、养娃等方面已然泛起低欲望的倾向。因此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日本的“断舍离”及西欧的“极简主义”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,即我需要的,我花钱也要买;不须要的,多花一分都浪费。
干饭人&小丑“干饭人”可以算是“打工人”的一种延申,但其更凸显了一种年轻人自嘲与自洽的生活态度。“干饭”原是云贵川的方言,意味“用饭”,但被抖音用户带火后,该词席卷全国。“干饭人”发出“干饭”之声,有“干就完事了”的意思,他们在面临无力改变的现实后,强行给自己灌下鸡汤,并以此希望通过片刻喘息。今年十二月,“小丑”一词也频繁登上各大热榜, “小丑竟是我自己”心情包成了网友们的新宠。
这里的小丑已被网友特指为指拼命努力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和问候(可能还遭受了他人的品评或嘲弄)的人。一个“竟”字,体现了说话人对残忍真相的名顿开,以及曾一厢情愿为之支付的尴尬与谬妄感。
无论是“干饭人”,还是“小丑”都是年轻人在体会到现实的辛酸下掩护自己的自嘲。阶级固化让年轻人看不到拼命努力的前方,不停上涨的房价逼得年轻人步步后撤,市场化经济给上一届年轻人们带来了大量机缘,但逐渐成熟却未完全成熟的它又给这届年轻人带来了不安。而多是独生子女的这届年轻人在进入社会前又多受抵家庭的荫蔽,他们在学校的象牙塔里最重要的就是考高分。
在失去家庭的全方位掩护又突入与已往认知不尽相同的社会后,发展带来的阵痛出乎他们的预料。“时代就这样将一群孩子架在钢丝上。”(黄灯《我的二本学生》)年轻人们通过自嘲,在不停缔造梗又玩梗的历程中,感受超脱于现实的快乐,这也让他们能在不停飞转的生活陀螺上走下来,松口吻然后继续旋转。
网民新标签网络是一小我私家们可以遮挡自己面容恣意演出的舞台,于是有人在网上饰演起了“凡尔赛贵族”,有人在网上塑造一个“苦大仇深”的深情容貌,另有人将网络作为“茅厕”,恣意倾倒自己的情绪垃圾,说泛起实中为顾全体面没有说出口的脏话。于是凡学人、网抑云人、阴阳人、祖安人泛起了。凡学人&网抑云人凡学人,用看似诉苦、气愤等语气,“吐槽”出自己生活的高尚与奢华,将炫耀的内核外笼上一层 “习以为常”“颇有微词”的透明包装袋。
微博用户“蒙淇淇77”即是“凡学人”代表“凡学人”发这些动态的心理运动,可以用两个词来总结:炫耀与弥补。炫耀的实质是在寻求外界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。“人良心理学之父”马斯洛认为,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、宁静的需要、归属与爱的需要、尊重的需要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品级组成。马斯洛需求条理理论图其中第四层的“尊重需求”即是“凡学人”一再炫耀自己优越生活的心理念头。
除了炫耀之外,创作凡尔赛文学的人们,可能另有更深条理心理念头:弥补。一些真正有钱的“凡学人”,他们或许试图宣扬富厚的物质生活来弥补精神生活的空缺,亦即是,穷得只剩钱。另一方面,他们对物质生活极具演出色彩的记载,也是对因精神世界贫瘠得不到认同的一种弥补,从这种展示中获得宁静感。
而那些没钱却还要炫耀的“凡学”人,则是通过虚构自己在上流社会生活的假象来弥补缺钱的自卑。他们想要逾越这种自卑,却没有勇气改变现状,用通过获取优越感的自欺方式麻木自己,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开不谈。网抑云人看起来似乎与凡学人恰好相反。
当凡学人放肆炫耀自己优美生活时,网抑云人则在破晓发出“生而为人,我很歉仄。” “我天天都在笑,你猜我开不开心。”等丧气十足的评论。
如《少年维特的烦恼》《文学少年的忧伤》一类作品,负能量及充满忧伤的语言常被人冠以文艺二字,于是许多人,尤其是思想尚不成熟的青少年选择以这种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。人们其实并不排挤真实忧郁的作品或声音,但网抑云人则是复制粘贴相似的文案,凭据生活中的一点小事,甚至是没发生什么事只想获得关注,就肆意评论。于是,真实的负面情绪与复制粘贴的伪感伤交织在一块,网易云音乐迅速陷落,丧气笼罩了整个评论区。
此处我们不讨论真正靠网抑云宣泄情感的人,只讨论那些靠复制粘贴的“伪感伤”自我感动,并以此博得关注的人。他们其实和凡学人的本质并无太大差异。
凡学人恣意演出“贵族的生活”,网抑云人肆意杜撰“受伤的曾经”,他们无不都是想要赢得关注。凡学人靠他人歆羡的眼光中获得心理满足,网抑云人靠他人同情的话语中获得心理慰藉,这一切,其实都是他们追求自我尊重的一种方式。虽然说追求尊重,追求优越感是每小我私家的共性,但“凡学人”“网抑人”所犯的唯一错误是:“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”(《自卑与逾越》阿德勒)。
祖安人&阴阳人除了网抑云人的“消极情绪”外,尚有一类人也在网上倾倒“负面情绪垃圾”和脏话。“祖安人”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。
“祖安”最初源于游戏《英雄同盟》“祖安”游戏大区的谈天区,该文化以“问候”对方母亲为焦点,以“花式”爆粗口为主要特征。之所以花式,是由于游戏平台的脏话屏蔽。“祖安文化”起初只是一场相互无意义对骂的狂欢,它的有创意、不但调、够恶毒、无下限,广受青年人追捧。
正是因为这样的骂人方式与传统的粗口、脏话相比“有创意、不但调”,一些年轻人认为其是“脑洞大开”,是“智慧”“诙谐”的体现。于是跟风效仿,图个乐子。而另一些人则将“祖安话”作为乏味生活的一种调剂。
“祖安话”通过花式“破口痛骂”快速释放这样的负面情绪,一些年轻人在听到他人痛骂后,自己也获得了莫名的抒发。另有一些人以为这让自己显得特立独行,于是不忍放弃。但当这一文化生长到后期,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大肆加入了进来,于是“祖安文化”被封杀。
而之后的“阴阳人”便开始出没,其比祖安人手段更高,骂人更是无形。“阴阳人”即“说话阴阳怪气的人”。“阴阳人”不只说话不带脏字,而且经常反话正说,让人不知道他们是在夸自己,还是在骂自己。有人对“阴阳人”恨得咬牙切齿,但“阴阳人”们也有自己的态度。
谁是谁非,无人可下判断,但可以确定的是,“阴阳人”的泛起仍是今世人压力过大需要释放的一定效果。年事新标签后浪&浪姐《后浪》是今年五四青年节由bilibili推出的演讲视频。
该视频中国家一级演员,60后何冰登台演讲。视频的本意是认可、赞美与寄语年轻一代,但播出后,却引来年轻一代的质疑。
许多人称,《后浪》所描绘的,是物质条件最优越的年轻人处境:他们跳伞、玩Cosplay、喜欢汉服、摄影和潜水,他们容貌俊俏、鲜衣怒马、享受自由人生。而更多的年轻人实则是在苦苦为生存挣扎:刚入职5个月便被遭遇公司裁员的结业生、租房却深陷二房东骗局的年轻人、欠债养猫的只身女孩,曾自由不羁、誓不买房,最后向生活妥协背30年房贷的“山鹰男孩”……在《真故•90后叙事》中,后浪们困惑、无奈、抗争、妥协……但年轻人对《后浪》视频的评论,才让人看到了后浪奔涌向前的真正气力到底是什么。他们质疑、发声,不被一部礼赞宣传片所界说。不管是身处闪光灯下的后浪,还是安平静静享受小确幸的后浪,每个后浪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,他们不接受任何标签,努力界说属于自己的生活,这即是这届后浪真正的闪光点。
撕下标签的,另有“浪姐”们。随着电视剧《三十而已》的爆火,中年女性话题引发大量讨论。
今年7月泛起的综艺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,更是将这一话题推上新热潮,“浪姐”也由此降生。虽然当下情况对女性,尤其是中年女性仍不太友好:在全球的职场中,总有人想让女性感受自己不够优秀或不够智慧;女性获得的酬劳低于男性;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支解、被伶仃;……女性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才气意识到,遭到排挤不是我们自己的错,而是文化使然。但从电视剧、综艺以及女性的发声中,我们可以看到今世女性不向年事低头、不平输的态度。女性奋力追寻,试图撕下不平等发生的标签,她们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:三十岁只是一个符号,女性的高光时刻,不应止步于三十。
虽然本次搜狐文化整理评论了无数标签,也分析了标签后的人和事,但想要强调的是:不管你把自己或被别人归类为什么人,都不要被标签绑架了自己,你是你自己。在为相识自己给自己贴上标签后,我们也要有撕下标签的勇气。
已往一年,搜狐文化推荐了许多本好书。无论大家有没有阅读过这些书籍,我们都希望,大家能通过每周的推荐文章,感受到阅读的气力,通过阅读,守护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。祝大家新年快乐!撰文 | 张露曦编辑 | 任慧。
本文来源:hjcvip黄金城-www.qxjq.com.cn